今年以来,随着原材料市场价格高企,如何为各生产单位及时输送物美价廉的原辅料,成了集团公司供应部全员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。按照“勤调研,多协作,走出去”工作方针,他们克服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出行不便问题,认真把好实地调研关口,紧抓行情“低储高减”,想尽千方百计为降低原材料成本寻找方法途径,有力保障了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。
年初,供应部负责人得到可靠消息,丹江口市某企业由于执行“煤改气”政策,大量老式白灰窑做拆除处理,其中有很多废高铝砖亟待消化利用,随即安排专人赴鄂协调对接。专管员樊会锋多次现场考察并取回样品后,经化验各项指标完全满足分厂生产需要,一部分可挑拣后发往旭峰公司修炉使用,一部分可粉碎后供总部园区焊剂分厂生产使用,是材料降本的理想途径。供应部随后与该企业展开洽谈,最终将到岸价格锁定在270元/吨,节约采购支出将近30%。
为了避免采购渠道单一化带来的风险,3月下旬,供应部负责人亲自带队,先后赴湖南宜章、广东连州硅灰石准供户生产基地进行考察。当时,宜章临县韶关市突发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,该地区疫情防控措施迅速升级,考察组成员一面积极应对疫情,一面抓紧时间认真开展现场调研。最终确定的合同执行价格较新余市场价降低了170元/吨,不但扩充了供货渠道,还为公司节约了采购资金。
4月上旬,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收紧和市场供给紧张,生稻壳供应压力与成本价格骤升。供应部专管员李旭实地调研时了解到,信阳地区有30万吨陈化粮需要市场短期内消化,很多供户面临爆仓风险,生稻壳价格势必会有所下调。随后,他迅速赶往该地区,一连20多天沉在市场一线协调供户、抢抓货源,最终将合同价格谈低至700元/吨,仅一单合同就节约采购支出56万余元人民币。当合同最终签订准备发货时,李旭却被赋了黄码,不得不原地执行转码措施。
在供应部,这样精打细算的例子还有很多,谈行情、挖信息、找货源、比价格已经是“家常便饭”,人人都为“节支降耗控本增效”行动积极付诸实践,履行着“保供人”的职责与使命。